目 錄
1.在調控自旋超快動力學過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用戶在不對稱電酶催化領域取得新突破
3.在高時間分辨率同步多軸系統研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4.在心肌肥大藥物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5.在高穩定性單縱模連續固體激光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6.研發基于全固態離子選擇性電極的集成發帶實現汗液氯離子實時監測
7.在大語言模型賦能肝癌精準治療方面取得新進展
8.在肺部呼吸運動預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9.在基于多尺度天氣過程改善臭氧污染精準預測方面取得新進展
10.在杜仲腋芽的生長發育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在調控自旋超快動力學過程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強磁場中心盛志高研究員與荷蘭Radboud大學A.V. kimel教授等團隊合作,依托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SHMFF),在2D vdW鐵磁體Fe3GeTe2中,借助強磁場下的時間分辨磁光克爾技術,實現了強磁場對激光誘導超快退磁效應的調控,發現強磁場既能加快退磁速度,又能抑制退磁效率。該成果于2025年5月23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圖.?二維FGT中磁控超快退磁加速效應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用戶在不對稱電酶催化領域取得新突破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SHMFF)用戶南京大學黃小強教授團隊,在不對稱電酶催化領域取得新突破:融合二茂鐵甲醇介導的陽極氧化和ThDP依賴酶催化,解鎖了一例非天然的電酶催化動態動力學氧化新體系。為了闡明電化學驅動下ThDP酶活性中心的催化機制及其立體選擇性的來源,團隊依托SHMFF所屬電子順磁共振(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EPR)揭示了其電子轉移過程,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
該成果開辟了“電驅動酶催化”不對稱合成的新范式,為苯丙酸類藥物的不對稱生物合成提供了新途徑。
圖. 電酶催化現狀及本文研究
在高時間分辨率同步多軸系統研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李昂研究員團隊,在同步多軸光學遙感監測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大氣遙感領域TOP期刊《大氣測量技術》上。
研究成果有望成為車載移動平臺大氣監測的核心設備,為大氣污染監測和污染源溯源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圖. 同步多軸系統系統結構示意圖
在心肌肥大藥物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健康所劉青松藥學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夠抑制炎癥的新型BMX激酶不可逆抑制劑IHMT-15130,該化合物在心肌肥大的小鼠模型上展現出良好的治療效果。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美國化學學會旗下化學生物學領域期刊ACS Chemical Biology。
IHMT-15130不僅在治療心肌肥大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還可以作為研究工具分子,深入解析BMX激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信號調控機制。
圖. IHMT-15130在小鼠心肌肥大模型中的治療效果
在高穩定性單縱模連續固體激光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張天舒研究員團隊,在全固態連續單頻激光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領域TOP期刊《光學和激光技術》上。
研究成果有望成為大氣污染和溫室氣體探測等環境監測儀器設備的核心器件,為大氣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圖. 全固態單頻連續1064nm激光器示意圖
研發基于全固態離子選擇性電極的集成發帶實現汗液氯離子實時監測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固體所黃行九研究員團隊受邀在國際期刊ACS Sensors可穿戴傳感器件專題中撰寫研究論文。團隊結合固體接觸材料設計、微流控層封裝和信號處理顯示等模塊,研發了基于全固態離子選擇性電極的集成發帶,實現了對汗液中Cl-的實時監測。相關結果作為Supplementary Cover文章發表在ACS Sensors。
該研究為慢性病監測和運動健康管理提供了穿戴式解決方案,有望促進智慧醫療的發展。
圖. 柔性傳感貼片的性能測試和實體監測
在大語言模型賦能肝癌精準治療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健康所李海研究員團隊在肝細胞癌(HCC)免疫治療反應預測研究中取得進展。團隊首次系統性評估了當前主流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肝癌治療效果預測中的應用潛力和價值,為AI驅動的精準醫療提供了實踐和參照。相關成果已發表于醫學信息學領域的國際權威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
這項研究不僅驗證了AI大模型在復雜醫療推理任務中的可行性,也為未來構建基于AI的智能輔助診療系統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與實踐模板。
圖. LLMs與醫生在肝癌免疫治療反應預測中的對比研究流程
在肺部呼吸運動預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健康所李海研究員團隊在肺部呼吸運動預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專業期刊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上。
該技術對提高圖像引導的肺癌介入手術精度具有重要價值,同時也適用于肺癌精確放療時的呼吸運動管理等領域。
圖. 群體特征加權稀疏(PCWS)呼吸運動補償模型流程圖
在基于多尺度天氣過程改善臭氧污染精準預測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安光所謝品華研究員團隊在國際環境領域TOP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發表文章( “以中國華北平原與長三角為例,建立區域氣象過程和臭氧濃度日際變化的映射模型”)??蒲腥藛T基于可融合天氣過程時空演變特征的序列卷積長短期記憶網絡框架(CNN-LSTM),建立了華北平原和長三角地區臭氧濃度日際變化預測模型,為臭氧污染預警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該模型可準確量化臺風位置變化對華北和長三角地區臭氧濃度的影響,在城市及區域臭氧重污染預警中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潛力。
圖. 可融合天氣過程時空演變特征的CNN-LSTM機器學習框架
在杜仲腋芽的生長發育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智能所吳麗芳研究員團隊在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杜仲腋芽的生長發育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于農林科學領域TOP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上。
本研究為深入解析細胞分裂素(CTKs)調控杜仲離體再生與生長發育過程的分子機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圖. 外源tZ誘導杜仲腋芽生長發育的激素串擾網絡
中安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廣告發布誠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