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結合國家戰略部署和自身發展實際,安徽謀定而后動,聚焦“7+N”重點領域及方向,加快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未來技術策源地、未來場景應用地和未來產業集聚地,目前各項工作全面啟動、開局良好。
在合肥大科學裝置集中區,世界首個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前不久正式開始工程總裝,項目設計優化、核心技術攻關、關鍵部件研制以及園區基礎建設等方面已完成多個里程碑節點。BEST裝置作為“人造太陽”的后續進展,將在第一代EAST裝置的基礎上,首次演示聚變發電,真實產生能量。最快2027年底,BEST裝置就可以點火投入應用。
BEST項目 國際專家 Vincent Chan:中國有個聚變能源的路線圖,BEST(是)其中一個(環節)。如果BEST成功,表示我們在技術上可靠,發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那么我們下一步示范堆設計就有信心了。
大力發展聚變能源,是安徽開發未來技術、孵化未來場景、培育未來產業的主賽道之一。2024年,省委、省政府加強頂層設計、果斷“落子”,適時出臺了牽頭抓總的《行動方案》,啟動實施“7+N”未來產業培育工程,以打造三大科創引領高地為主攻方向,揚皖之長確定了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等7個重點領域和第三代半導體、先進裝備制造等N個兼顧領域。按照“先籌建、后認定”模式,布局建設首批10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包括政策先行先試在內,集中要素資源驅動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傾斜、資金涌流,安徽大力營造肥沃土壤,呵護未來產業“幼苗”茁壯成長。直徑在4到6英寸的金剛石半導體材料,廣泛用于超大功率、航空航天等尖端領域,過去主要依賴進口。這兩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蕪湖研究院在省市政府支持下,組織精干力量,開展專項攻關,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4到6英寸微波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設備,并依托這款設備,完成了較大尺寸金剛石半導體材料的開發。
前瞻謀劃、引領發展,安徽省一批未來產業逐漸展露頭角。量子科技產業集聚度穩居全國首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升至全國第五;低碳能源產業領域集聚企業超過200家;生命科學產業加速實現系統化布局;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安徽正加快突破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到2027年要打造不少于4種型號有國內代表性的整機產品;在航空航天領域,全球首張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在皖落地,“安徽造”液體火箭已進入首飛前沖刺階段……
今年一季度,安徽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實現產業規模超196億元;力爭到2027年,全省未來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到2030年,未來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
中安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廣告發布誠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