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第十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半決賽在合肥市硅谷大廈拉開戰幕。來自全省各地的 182 家科創企業,將在為期兩天的比賽中展開激烈角逐,爭奪全國總決賽的入場券。其中,成長組 142 家,初創組 40 家,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五大賽道。
五大賽道聚焦前沿新能源項目增幅顯著
本次半決賽首次采用行業垂直分組機制,精準對接國家戰略與區域產業布局。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賽道項目數量同比激增40%,成為安徽省 “首位產業” 集聚效應的生動體現。
在各賽道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參賽企業數量最多,成長組達40 家,初創組 9 家;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成長組 37 家,初創組 10 家;新材料領域成長組 25 家,初創組 11 家;生物醫藥領域成長組 19 家,初創組 8 家;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領域成長組 21 家,初創組 2 家。
硬核創新成主流博士團隊引領研發
賽場內外,“硬科技” 成色十足。約 70% 的參賽團隊擁有博士領銜的研發梯隊,技術壁壘的構建與商業化落地的平衡成為答辯焦點。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賽道,合肥盛源半導體有限公司的“SiC 封裝測試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安徽省太微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的 “量子物理儀器及高精光學顯微鏡” 等項目,展現了安徽在前沿科技領域的研發實力。高端裝備制造賽道中,合肥哈工庫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 “全鏈路‘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制造業智慧物流新升級”、安徽海馬特救援科技股份公司的 “空陸智聯?御火先鋒 —— 超高層建筑火災智能撲救平臺” 等項目,凸顯了安徽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成果。
新能源與節能環保賽道的淮南益恒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單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安徽泰來動力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車專用扁線油冷電機項目” 等,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展現了安徽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突破。
嚴苛賽制保障公平7+8 模式考驗真功夫
本次比賽采用國際通行的“7+8” 答辯模式,即 7 分鐘項目陳述加 8 分鐘評委問答,超時將被終止流程。每個賽道配置 3 名資深創投專家評委,從技術產品創新性、商業模式可行性、市場前景、管理團隊能力、財務融資狀況五大核心維度進行綜合評分,取平均分作為項目成績。
為確保公平公正,評委團采用“三檔評分法”:85 分以上為 “強力推薦”,75-84 分為 “建議優化”,74 分以下為 “謹慎觀察”。成績經現場計算后實時公示于白板,并經過復核確認。組委會特別強調評審紀律,要求提問環節聚焦項目核心,避免主觀評價。
平臺價值凸顯助力科創企業發展
大賽不僅是一場競技比拼,更是區域創新體系的“檢閱平臺” 和創新生態的 “加速器”。
此次參賽的182 家企業,將在這個高規格的平臺上淬煉競爭力,加速推動江淮科創力量向新質生產力躍遷。比賽將于 7 月 29 日結束,晉級全國總決賽的安徽代表隊名單即將揭曉,讓我們拭目以待。(實習記者 任逸菲 彭雨婷)
中安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廣告發布誠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