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位置: 中安在線
八月的黃山區新明鄉樵山村,云霧繚繞的高山間,一串串火紅的辣椒掛滿枝頭,村民們穿梭在香榧林與辣椒地間,采摘、分揀、裝筐,林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這個平均海拔600米的革命老區村落,正以“高山辣椒+紅色文化”的特色產業模式,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鄉村振興之路。
紅火辣椒映豐收,套種模式見成效。作為全國第二大天然香榧林之鄉,樵山村創新采用“香榧林下套種辣椒”模式,充分利用林間空地,實現“一地雙收”。樵山村黨總支書記汪衛國介紹,2021年試種的5畝辣椒取得成功后,種植規模逐年擴大,2025年種植面積達100畝。今年天氣給力,辣椒長勢良好,掛果豐碩,村集體加上村民自種部分,全村辣椒產業年總收入預計達10萬元。
“套種辣椒后,香榧林長勢更好,雜草少了,土壤肥力也提升了。”基地負責人查剛強指著掛滿果實的香榧樹說道。這種復合經營模式不僅節約了土地資源,更通過生態循環降低了管護成本,讓“紅綠融合”成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品質鑄就口碑,產品供不應求。樵山辣椒的獨特品質源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高山晝夜溫差大、云霧多、露水重,孕育出的辣椒皮薄肉厚、辣香濃郁,入口辣中帶甜,辣嘴不辣心。村民孫宏琴一邊采摘一邊說道:“每天六點多就下地,一人能采100多斤,鮮椒采收信息通過微信朋友圈被客戶訂購,根本不愁賣!”目前,樵山辣椒已形成“生鮮辣椒+辣椒醬+辣椒脆片+干辣椒”的多元化產品線,產品受到市場的歡迎,不少愛辣人士也慕名前來選購。“樵山辣椒品質好,口感佳,作為老顧客的我每年都要購買一些家庭食用。”市民夏先生說道。
以工代賑促就業,鄉村振興添動能。辣椒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村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2025年,樵山村通過以工代賑項目,吸納66名村民參與辣椒基地管護、采摘等工作,其中脫貧戶、監測戶占比達16%。“每天工資150元,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學到技術。”村民汪大姐如是說。
樵山村“兩委”還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技能培訓+產業帶動”模式,聯合農技專家開展種植、加工技術培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真正實現了“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紅色文化賦能,農旅融合啟新篇。作為皖南革命老區,近年來樵山村深挖紅色資源,將辣椒產業與紅色旅游深度融合。游客在參觀《黃山報》舊址、樵山保衛戰指揮所、游擊小道后,可體驗辣椒采摘、手工制醬,到紅色食堂品嘗“憶苦思甜宴”中的辣椒菜品,深入感受“紅色基因+綠色產業”的獨特魅力。
“我們正積極謀劃辣椒主題農旅項目,努力讓游客在體驗中了解樵山紅色歷史,在品味美食中感受鄉村振興的脈動。”汪衛國表示,未來樵山村將結合香榧文化、高山生態,打造集研學、采摘、加工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讓樵山辣椒成為“網紅農產品”,走向更寬廣的美食天地。
從零星種植到規模化產業,從傳統農業到農旅融合,樵山辣椒的“火紅”之路,是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這片高山上的紅色產業,不僅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更讓鄉村振興的藍圖在綠水青山間徐徐展開。(劉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