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埇橋區欄桿鎮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不斷挖掘、發展特色農業,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還帶動村民就業增收,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8月28日,清晨的陽光灑在欄桿鎮闞疃村的絲瓜田上,一片翠綠中點綴著金黃色的花朵,村民們穿梭其間,熟練地采摘著垂掛的絲瓜,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當記者走進絲瓜種植基地,連片的絲瓜藤蔓爬滿支架,形成一道道綠色的長廊。一個個飽滿的絲瓜垂掛枝頭,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今年絲瓜長勢特別好,畝產達到七至八千斤,總產值相當可觀。”基地負責人張利一邊擦拭額頭的汗水,一邊笑著對記者說。
據介紹,闞疃村今年絲瓜種植面積達200余畝,全部選用優質高產品種。這些絲瓜喜溫暖濕潤環境,最適生長溫度為36℃左右,當前的氣候條件正符合其生長需求。
“我們結合本地氣候特點,精選了最適合的品種。在鎮農業專家的指導下,通過科學管理有效縮短了絲瓜的生長周期,實現了錯峰上市,以‘早’贏得市場先機。”闞疃村絲瓜基地負責人張利繼續說道:“同時,我們采用物理墜直方法,種出的絲瓜條形美觀、品質上乘,深受市場歡迎。”
闞疃村的絲瓜產業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不用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趁天氣涼快多干點活,下午太陽大了就能休息會兒。”村民張桂粉手法嫻熟地采摘著絲瓜,輕輕放入身邊的筐內。“在基地干活一天下來能掙幾十塊錢,還不耽誤家里事。”
欄桿鎮闞疃村的百畝絲瓜基地,只是埇橋區發展特色農業促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小小絲瓜,正成為農民增收的“黃金絡”。
“種植絲瓜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并且市場需求穩定,產業鏈條能夠不斷延伸,為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欄桿鎮農業農村中心負責人于紅旗表示,未來,隨著種植技術的進一步優化和延伸產業鏈,將繼續鞏固絲瓜特色優勢,為市民提供更多優質農產品的同時,帶動更多農戶增收。(張欣欣 項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