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清晨,休寧縣龍田鄉江田村的黃山茶籽嶺剛染上淡金色的光。海拔800米的風車農場里,雞群踏著露水開始新一天的徜徉中——飲山澗清泉,食林間百草與蟲蟻,在日均萬步的山野漫步中,把黃山的云霧與清風,都揉進緊實的肉質里。

養殖周期比普通雞場長出三倍,只為兌現一個質樸承諾——讓每一口雞肉都帶著山野的能量。
這一切,始于一位IT精英的華麗轉身。

從上海辦公樓到黃山養雞場
張正平,曾在上海創辦軟件公司、服務過3000多家企業的創業者,如今最在意的,是雞群今日走了多少步、喝了哪道泉。
“想讓更多孩子和都市家庭,吃上自然生長的好食材。”
這句樸素的心愿,在他回到江田村后愈發清晰。
在這里,他遇見了同樣心懷鄉親的駐村第一書記倪艷麗。兩個人,一群雞,一條讓家鄉綠水青山真正“流金”的路,就這樣開始了。

給土雞插上科學的翅膀
倪書記深愛著這片土地:“江田村是錢江源頭第一村,森林覆蓋率97%,是天然的生態氧吧。”
然而,這片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成了她和張正平共同思考的課題。他們的答案很明確——要把徽州高山的散養土雞,插上科學的翅膀。
從此,倪書記帶領的工作隊成了項目的“護航員”,而張正平則以IT人的嚴謹,建立溯源體系、統一品控標準,讓傳統養殖長出“科學的翅膀”。

嘗一口被黃山養大的風味
在農小咖,每一只雞都要經歷時間的淬煉。
徽州童子雞未打鳴的小公雞,養足4-5個月。肉質鮮嫩Q彈,清蒸即能品嘗山泉與五谷滋養出的清甜本味,無需焯水與復雜調料。
青年大公雞養殖6-7個月,肌理致密、嚼勁十足,適合紅燒,香氣扎實濃郁,還原記憶中最地道的鄉土風味。
年份老母雞散養300天以上,燉出的湯色金黃透亮,湯面浮著醇厚黃油,小火慢燉三小時,滿屋飄香,重現童年記憶中的濃郁雞湯。

徽州土雞蛋蛋液濃稠透亮,蛋黃飽滿如熔金,清水一煮就香。讓孩子愛上吃飯,讓媽媽放心選擇。
如今,這幅江田村的晨景——97%森林覆蓋率下的雞鳴、800米海拔間的炊煙——其孕育出的優質產品,正通過“一品江淮”,抵達更多城市的餐桌。
每選擇一次農小咖,都不只是品嘗一份來自黃山的好食材,更是對這片綠水青山的認同,對質樸生活方式的向往。(記者:潘霽野)